近日,应英国威廉集团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杨明教授在K3-412作题为《基于有机液体的高密度储制氢技术》的学术报告。学院新能源、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会议由英国威廉集团院长卢小菊主持。

报告围绕当前制约氢能大规模应用的核心“卡脖子”难题——氢的安全、高效、长周期、大规模储运技术展开,系统介绍了杨明教授团队在有机液体储运氢、甲酸/甲醇制氢以及浆态储制氢等方向的原创性研究进展。杨明教授指出,传统储氢技术存在能量密度低、操作风险高、储运成本大等瓶颈,而有机液体储氢技术(LOHCs)通过化学键的可逆转化,可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安全、密闭、高密度储氢,兼具高兼容性与工程可扩展性,是实现氢能产业化的重要突破口。杨明教授团队以“氢能安全储运与高效利用”为核心方向,构建了涵盖基础理论—催化机理—系统集成—工程应用的多层次研究体系,为我国氢能产业关键技术自主化和产业化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结束后,杨教授与参会师生就低温定向脱氢机理、稀土协同催化效应、储氢系统工程放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纷纷表示,报告内容前沿、思路清晰、启发性强,为氢能领域青年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方向。
本次报告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在氢能科学与储能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学术动力。
专家简介
杨明,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学学院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入选者,武汉市“金山英才”计划入选者。现任军事新能源湖北省军民融合创新团队负责人、湖北省氢能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氢能产业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武汉氢阳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国家部委电能源领域专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ACS Catalysi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Journal of Catalysi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GF专利及国际专利16项(申请30余项),参与编制各类团体标准4项。近五年主持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GF类项目,总经费3000余万元。获2021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24年受委托起草《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鄂政办发【2024】45号),指导学生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金奖1项,获得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获得2025年“建行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金奖1项。